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保持乐观、持续学习和长期战斗力

Posted by 薛以致用 on February 28, 2021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时间越久,职场上的人来人往越难以激起内心的波澜,这是一种麻木还是成熟?有的人离开,有更多的人在加入,而对于所有人来说,无论是新入职的,还是待了好几年的“老人”,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用亚马逊的信条来说,永远保持 Day 1 的心态,无论去留,无论身在何处!

KeepRunning

其实,这几年,自己的内心也时不时的产生波动,观察自己也在观察别人,收到不少反馈,总结来说,促使大家作出“跳槽”的决定和选择,很多时候都是心态的变化,而心态变化一定跟环境相关,一个是团队小环境,一个是公司大环境,还有一个是市场大环境;正如上周《头哥侃码:打工就是“演戏”,你可以认真,但别太当真》里面絮絮叨叨讲了一个技术朋友又跳槽的故事,头哥淡定的给他心理疏导,甚至画了一个自己的职业发展曲线尝试说服,但感觉被鄙视太“佛系”?!

领导都是傻X,而且是个瞎子?

这是头哥故事中超过十五年工作经验的主人翁的一个反馈,相信很多热血职场青年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抱怨,但社会教育我们简单粗暴的抱怨跟仅仅有良好的愿望一样,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用的“坏”情绪发泄,问问自己,你想要什么?你对领导可以提出什么具体要求吗?当然,从领导角度,更不能堆积情绪,懂得疏导和激发团队是基本功;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500年前的孔子早就告诉我们,所谓批判思维,在发生任何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和指责他人;在亚马逊学到一个很好的工具,就是通过各种格式化的写作来梳理事实,上下沟通,达成一致,比如新闻稿,RCA 根因分析,OP1 & OP2, 常见问题等等;当你有些问题想不通时,跟小伙伴或领导约一个一对一的谈话是最有效的手段,但谈话该如何进行呢?

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书,比如我们熟悉的暴力沟通来源(1)道德评判, 看到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之后,我们会有一个习惯性定义,说这个人不行,没修养,不尊重我等等;对领导或同事的简单粗暴的抱怨就是很典型的道德评判。(2)比较, 这个在孩子教育方面特别常见,所谓别人家的孩子;(3)回避责任,就是说我“不得不”,比如领导交代的,我没办法;客户就这样要求的,我不得不;感觉躺下来了,没有主动担当;当“不得不”在脑海里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我选择“来重新掌控自己;(4)强人所难,就是威胁,比如跟孩子说,如果这次成绩不好,我就取消你的玩游戏的时间;

为了避免这些暴力沟通(发泄情绪),可以学习练习这个沟通框架:

  • 讲事实,开口先描述一个事实,而不是抱怨;
  • 说感受,其次,说出你的感受而不是观点(评判)
  • 谈原因,第三步,讲一讲原因,为什么期望这样?
  • 提要求,第四步,提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要求

这个框架跟亚马逊面试里面用的 STAR 框架很类似,S代表 Situation 一个场景,故事的上下文或者某个具体 Task 任务;Action 描述你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Results 结果,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以及你如何衡量该结果等等。 头哥里面的主人翁有个暴力的情绪发泄 “他天天努力工作,加班加点,但公司和领导不仅都瞎了眼,而且还提拔了他最讨厌的那个同事”,假定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跟他领导的30分钟一对一对话,该怎么做?

第一步:讲事实,领导,我进公司 2年了,完成了两个公司重大客户项目,团队中也帮忙辅导了刚入职的小王,小张,使的他们在项目 A中快速上手,避免项目 A由于人手紧张而延期的风险;每周都是8:30左右到公司,为了项目 B的进度,加班了 20天… 第二步:说感受,这次公司提拔了同事 A 而不是我,我感到非常难过,想听听领导的建议… 第三步:谈原因,我非常期望在团队得到成长和进步,也一直在努力 … 第四步:提要求,我期望在接下来的半年内能够有成为项目 B 团队Leader的机会,请导帮忙安排一个导师…

相信在这样的互动中,你能获得更多反馈和事实,并确定你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和行动计划,当然一次搞不懂就多约几次,用非暴力沟通,设计好每次谈话。

收入波动,是好还是坏?

IncomeDown

这个我个人很有体会,早期做研发,全额现金发放,期望值是年年会或多或少有涨幅,特别记得最坏的情况 08年金融危机,工资没有任何涨幅;有一年,换了一个销售部门的技术岗,收入的 3成是跟业绩挂钩,如果业绩超额完成,奖金部分很可观,但完成不了,拿不到工资的全额(也就是少了),一开始很不能适应,不过时间长了,逐渐认知到,每个人的收入总会收敛到跟所他所产生的价值增值相匹配。

因此,收入波动性看起来是一个客观存在,尤其公司中,跟业务好坏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岗位,但如果确实收入比去年实际收入减少,我相信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实(体感上)。收入的波动性还有一些因素来自收入组成中的期权或股票,这部分收入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跟随公司财报上下波动。

收入中有部分股票、股权或xx币,随市场波动而波动,你是感到开心还是焦虑呢?

波动的收入,确实有时情感上很难接受(尤其从高点下降的时候),但另外一方面,波动的收入会迫使大家用经济或金融的思路重新思考和梳理你自己的收入的稳定性,增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自己用“公司”的方式进行框架和不断投资自己。

我们看下《富爸爸,穷爸爸》经典的 ESBI 四象限,每个人的收入,对应这四个象限,有四种来源,第一种,打工者,基本上是工资收入;第二种,自雇者,自己是自己的老板,比如 UP 主,个体经营户,网红等等;第三种,企业家,创建了一个商业系统,有大量的人帮他赚钱;第四种,投资人,用钱生钱的人,比如巴菲特等;

ESBI

如果你的收入跟公司业绩正相关,那得恭喜你,虽然还是是打工者,但你可以享受公司业绩的市场增值红利,也就是说,你既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也有被动的投资收入(公司授予的股权或股票)。也就是说,公司被市场认可的增长有你的一部分功劳,而且你也可以享受这部分投资红利,有时是比正常工资增长更超额的回报。

怎样的红利增长才是有利的呢?这里举个简单例子,假定你原本 50万的年薪,往后三年来看,如果没有被动投资红利,你期望每年 15% 的静态涨幅,第二年收入为 57.5万,第三年为 66.1万;再来看下如果有一半 50% 的收入是股票,也就是刚开始是 25万现金加25万股票,如果现金部分在三年里只有 5%的年涨幅,那股票年涨幅到多少才会持平原本的全现金收入呢?第二年收入 26.25万现金,31.25万股票(25%涨幅),第三年收入 27.825万现金,38.3万股票(22.6%涨幅);

所以,一半的股票的情况下,3年来看,打平全现金50万收入的 15%的涨幅,需要 24%左右股票年化涨幅,如何选择关键就是你对未来公司发展的评估和努力了。这里特别考验“投资人”的耐心和是否赶上行业发展快车道;看好公司的可以一股都不卖,甚至股价低的时候还可以额外买入继续看涨,形成一个正反馈,获得比持有现金的超额收益;有人说,我看好公司啊,但选择全现金,公司股票好的话,也会买入,也许吧,一切皆有可能!

股票占比越大的收入结构,说明公司越期望该岗位更有主人翁意识,推动公司不断增长和发展,适合处于上升期的公司,比如初创小而美的,行业快速发展的领头羊公司,有爆发力的新型科技创新企业等等。

这里有个幸福的烦恼,就是当公司股票在市场表现太好的时候,比如翻倍之类的,大家的收入增长远超预期前面图中的最高的 A,比如 50万年收入第三年直接到 100万了,第三年这个时间节点,你再往后看两年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这里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会有不少场景,最挑战的是:

  • 由于内部竞争和表现事实,后续股票变少,不足以支撑 100万的时候,怎么选择?

这里又回到一个灵魂挑战,如何保障收入持续增长?

用 E象限(打工者)思路,(1)跳槽尝试市场能提供更高收入的公司,当然这也是你在目前公司工作经验的增值表现;(2)搞清楚目前所在岗位的空间和能够提升所需要的努力方向和行动计划;无论哪个选择,提前设定目标,持续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都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道。

而如果你是在公司的销售部门,你有机会和在其它三个象限探索的客户,同事,朋友直接接触,请珍惜这样的公司、团队和氛围。

人生是一个旅程

WorkingLifeCycle

如上图头哥的职业生涯波动曲线给到的启发,如果前面的波折跌宕,是为了最后更持久上升积蓄能量,我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保持乐观,持续学习,调整自己的节奏便更能适应人生长跑中遇到的不断挑战。

申明

本站点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想法,不代表任何公司立场,所有数据都来自公开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二维码

诞生于 2019,遇见 2020。

感谢关注,欢迎动动手指标星和置顶;

这样就不会错过少但精彩的技术探讨、团队建设、案例分享!

每周至少一更,转发是对我的最大鼓励!

学习之路漫漫,走走停停,
偶有所感,随心所记,
言由心声,问心无愧!

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